今年生豬價格整體呈上漲態勢。供應偏緊、二次育肥的常態化、南方大肥豬供應偏緊等因素均是生豬價格上漲的原因。但正是由于二次育肥常態化,生豬供應或發生偏差,當前供應比原本更加有限,而未來供應則多于預期水平,豬價高點或提前到來。
2024年生豬價格呈震蕩上漲走勢,其中5-8月份漲勢較為明顯,并于8月份出現截至目前的全國最高點。根據卓創資訊監測,截至8月末,2024年全國瘦肉型生豬交易年均價16.44元/公斤,同比上漲1.61元/公斤,漲幅10.87%。從今年年內的走勢來看,全國生豬年內交易最高價格為21.16元/公斤,與年初相比累計上漲7.08元/公斤,漲幅50.27%。
卓創資訊生豬市場分析師王亞男認為,近兩個月隨著豬價淡季上漲現象的出現,市場出現“2024年豬價走勢會與2022年相同/相似”的說法,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,后市走勢或略有不同。
“當前正值8月下旬,規模養殖出欄積極性提升。另外,隨著豬價的回調,個人養殖與二次育肥主體信心減弱,出欄積極性同步提升。對生豬市場而言,整體出欄量較前期有所增加。不過,同期終端需求延續弱勢,故生豬現貨價格自高位回落。”光大期貨研究所分析師孔海蘭表示。
在五礦期貨農產品分析師王俊看來,豬價自高位回調的原因,一方面是終端消費較弱,市場對高價存在抵觸心理,屠宰企業不得不壓價收豬;另一方面,現貨價格漲至目標位后,養殖端認賣情緒升溫,出豬態度積極,尤其是前期壓欄和二次育肥的大豬出欄量較大。
王亞男表示,從生豬產能分析,今年11月份為拐點,前期生豬供應或減少,12月份開始供應增多。但從以上分析可知,前期北方空欄率較高,且料肉比下滑,因此養殖端進行二次育肥補欄的動作較為頻繁,其中不乏有100-120公斤的標豬流入二次育肥欄內的情況,導致原本該流入屠宰端的標豬并未真正被消化,該部分供應量被二次育肥后移至秋冬季出欄。這一現象或使得生豬供應量被后移,從而使得當前供應更為緊缺,后期供應增幅高于預期水平。而南方市場目前肥豬供應仍然較為緊張,進一步支撐二次育肥及養殖戶壓欄增重,從而使得供應進一步后移。
“事實上,8月中旬生豬出欄進度稍慢,而8月下旬節奏加快,市場供應增加,但生豬價格本身處于高位,需求端承接力量有限。此外,目前正處于二次育肥、壓欄的利潤兌現期,市場缺乏驅動價格繼續上行的力量。”中信建投期貨養殖首席分析師魏鑫說。
“目前,生豬養殖利潤較好,是否育肥增重,取決于邊際育肥成本和邊際收益的差距,核心是飼料成本和豬價的差距。現階段,飼料成本較低,豬價偏高,養殖端存在超額增重的動力。但是,也要考慮豬價本身的波動性。此外,仔豬價格有所回落,養殖端短期利潤和現金流一定程度修復,但當前補欄仔豬無法在‘雙節’前銷售,故養殖端補欄決策出現一定分化。”魏鑫表示。
“短期來看,市場焦點在出欄節奏上。”魏鑫認為,目前養殖端對出欄持謹慎樂觀心態,預計后市豬價以高位震蕩為主,而一旦養殖端從謹慎樂觀轉向過度樂觀,則可能導致豬價上行后快速回落。
王亞男稱,8月下旬生豬供應短時增加,價格或回落。為保證再次留出部分空欄進行冬至及年前的二次育肥補欄,9月份部分二次育肥豬或出欄,生豬供應增多,價格或小幅下滑。10月份市場或進行年前較大規模的二次育肥補欄,對行情有支撐效果,但在規模集團產能陸續恢復的情況下,供應開始增多,價格上漲幅度受限。11-12月份,生豬供應量有增多可能,前期壓欄的生豬不乏集中釋放可能,豬價有下滑空間。
從季節性規律來看,接下來將進入生豬傳統需求旺季。據孔海蘭介紹,中秋節、國慶節需求將對豬價形成提振,年底前豬肉需求旺盛也將對豬價形成支撐。另外,根據能繁母豬存欄數據進行推測,2025年3月前,生豬出欄量延續環比下降趨勢。“從供需因素考慮,年底前生豬現貨價格大概率偏強運行。而短期內,豬價已經處于相對高位,上方空間有限,寬幅震蕩的概率大。”孔海蘭認為。
來源:卓創資訊、期貨日報、中國畜牧業